第3811天(2021年12月17日,星期五)——眼熟的午饭
今天妈妈又要早上班,所以她又早起了,起床以后叫了个早餐外卖,准备跟我和爸爸一起吃。
妈妈点的是油条、小笼包和豆腐脑,这也是她常点的早餐,她自己爱吃,我和爸爸吃得也很习惯。
妈妈吃完早饭就上班去了,临走时让我和爸爸把她点的早餐分着吃了,我答应了。
可是中午的时候爸爸给妈妈发了一张照片,照片里是两根油条、六个小笼包和一碗豆腐脑,爸爸发消息问妈妈:“这是我的午饭,你看‘眼熟’吗?”
妈妈一看可不是眼熟嘛,这不就是早上她点的早餐外卖吗,怎么剩了这么多,都够爸爸再吃一顿午饭的了!
爸爸说,早上我不想吃妈妈点的那些早餐,但是妈妈说了让我吃,而我又一向很听妈妈的话,所以就拒绝了爸爸让我吃“多菲角”的建议。
但是我只吃了两个小笼包就说“饱了”,然后就饿着肚子上学去了,剩下一大堆早餐也就变成了爸爸的午饭。
我很听妈妈的话,这让妈妈很感动,但是妈妈没想到怎么我变得这么“挑食”了?
之前几个周日早上回来妈妈点的早餐都是生煎包和鸭血粉丝汤,我特别爱吃,难道生煎包换成小笼包、鸭血粉丝汤换成豆腐脑,我就“难以下咽”了?
不过我倒是确实有“吃惯什么就吃到底”的特点,比如之前曾经连续一个月早餐吃小馄饨,之前还有过连续一个月晚饭吃羊肉汆面。
这回每周日早上吃生煎包和鸭血粉丝汤也已经“坚持”快俩月了,所以今天我不想吃小笼包和豆腐脑可能的确是真的“不习惯”。
其实我应该不算是个“挑食的小孩儿”,我就是因为“吃嘛嘛香”所以才吃到现在这么“结实”。
每回出去吃饭我总能“从头吃到尾”,哪个菜都觉得好吃,怎么吃都吃不够。
说实话爸爸妈妈还巴不得我“挑点儿食”呢,那样也能少吃点儿,我要是看什么都没胃口,吃什么都吃不了两口,估计就会很快瘦下去吧!
不过也许并没什么用,就比如今天,我早上在家是没怎么吃早餐,可是中午学校吃饭不限量啊。
要是再跟别的小孩儿比着吃,估计得把早上“欠的”给“补回来”呢!
总之对于一个“吃货”来说,要想瘦下去可真的是太不容易了,就算有点儿“挑食”也没用。
--------------------
第3812天(2021年12月18日,星期六)——多年的梦想
最近姥姥开始学电子琴了,妈妈非常支持她。
一方面当然是希望她能培养一个“高级”的爱好使娱乐生活更加丰富,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为了实现自己一个“多年的梦想”。
之前看小视频,老年人参加了“老年大学”学习书法、乐器之类的课程,却“偷懒儿”没有好好练习。
结果他们受到了儿女的“批评”,说他们“不好好学习”、“不上进”。
好多网友觉得好笑,因为这跟儿女小时候被父母批评“不上进”不是正好反过来了嘛!
妈妈看了就觉得很“过瘾”,虽然她上学的时候一直成绩优秀,但也没少因为学习的事儿挨姥姥数落。
如果有一天也能“反戈一击”那才痛快呢,这简直就是妈妈“多年的梦想”。
恰好姥姥忽然决定要学电子琴,妈妈一听就非常开心,表现得特别支持,又劝姥姥报班,又要给姥姥买好琴,毕竟这可是一个“实现愿望”的绝佳机会。
其实姥姥想学琴,很可能是受了身边学乐器的人越来越多的影响。
爸爸一直吹萨克斯、拉小提琴、弹吉他,我吹长笛也好几年了,最近马晶晶姨又总发诚诚弟弟弹钢琴的视频,姥姥肯定“眼馋了”。
再加上有乐器老师在小区大群里发教电子琴课的广告,于是姥姥马上就“开始行动”了。
在妈妈的“撺掇”下,姥姥上网买了好琴,又积极地找老师报了班,打印了练琴的教材和谱子,这就“热火朝天”地学起来了。
这下好了,妈妈也终于有机会利用“学习问题”来“批评”姥姥了。
就比如今天,姥姥打牌,妈妈批评姥姥“玩儿心大”。
姥姥看电视,妈妈催着姥姥“赶紧练琴去”。
姥姥喂猫,妈妈故作沉痛地感慨“玩物丧志”,反正小时候挨的说总算是都“报复回去”了!
实际上姥姥练琴挺努力的,有时候自己在屋里关上门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,老师留的作业总能积极完成,现在都已经练会好几首歌了。
我觉得姥姥学个琴挺好的,能开心、解闷儿,总比打牌、玩手机强,而且听爸爸说学乐器可以“有效预防老年痴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