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,距离中秋与国庆也是越来越近。
双方家庭又凑在一起商量了一下,最终定下日子是中秋节的后一天。
之所以定下这天,而不是中秋节。
一方面,是因为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,他们不好打搅那些宾客们和家人团圆。
另一方面,则是因为中秋节后一天,在老黄历上宜嫁娶,算是个黄道吉日。
在这个物资尚还匮乏,生活条件也有限的年代里,普通家庭可没有几个是在国营饭店举办的。
当然了,宋俊林自然是不差钱的。
但即便如此,他也没有选择在国营饭店举办。
倒不是说他抠门,而是他作为一厂之长,自家厂子里本来就有食堂,自然不需要去外面。
而且由于厂里人数众多,所以辣椒酱厂的食堂,那可比他之前上班的国营二食堂地方要大的多。
不过,为了避免自己师哥说自己不够意思,他还是将这次的婚宴酒席,交给了二食堂的人去办,他给的价钱可不低。
酒席交代好后,就是婚房了。
宋俊林并未将婚房定在家里。
毕竟,他住的那间屋子实在是有点小。
而且新婚燕尔的,很多时候跟母亲哥嫂一个院子,实在是有些不方便。
由于那些小洋楼还没有建造完成,所以,婚房就定在了厂职工楼里,一个朝向和楼层都很好的两居室房子。
反正这些楼房都是他自己掏钱建造的,他自己想住哪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?
另外,住在厂职工楼里,上下班的时候也更加方便,溜达几分钟就能到家里。
订好了婚房,那就该布置婚房了。
在过去的时候,讲究的是“四大件”和“三十六条腿”。
四大件有老四件和新四件,这个大家都清楚。
而三十六条腿,是什么呢?
就是以前的一套家具,这家具包括:方桌一张、椅子四把、双人床一张、大衣柜一个、写字台一个,另外还有放碗筷的橱柜一个,这些加起来,总共就是三十六条腿。
这一套家具的说法怎么来的呢,主要是当时流传着的顺口溜。
“一套家具,二老双亡,三转一响,四季服装,五官端正,六亲不认,七十多元,八面玲珑,酒烟不沾,十分听话。”
这就是当时姑娘们对未来丈夫家庭的美好幻想,虽然这顺口溜有些调侃的成分。
随着开始改革开放,一部分人比过去更加的有钱了,所以这几年又变成了“四十八条腿”,再过两年还会变成“五十六条腿”。
不过,这对于宋俊林来说,却是丝毫不是问题。
别人家是小小的四方桌,加上木椅子,他直接从沪市买的折叠圆桌,人造皮革的折叠椅,另外还有玻璃茶具,和一套真皮沙发。
别人家的是三开门的大立柜、写字台、饭橱,他直接让人打造了一套组合柜,床头是两个五斗橱,另外还有带软座装着镜子的进口梳妆台。
别人家用的是硬木板床,他直接买来了席梦思床,上面还有弹簧垫。
再搭配上进口的21寸红外遥控大彩电、洗衣机、电冰箱、四喇叭收录机、录像机、电风扇。
这婚房简直比起京城饭店的客房,也丝毫不差,甚至某些方面还要超出。
可以说,这样的布置对于当时的人来说,那就是他们心目中的“现代化房屋标准”。
在布置婚房的时候,双方的亲属那全都被“跨时代的房屋”给震撼到了。
用四个字来形容的话,那就是“富贵逼人”。